高考結束,考生和家長們緊繃的神經(jīng)終于可以放松一下了。然而,隨著招錄大幕開啟,五花八門的“陷阱”開始粉墨登場,考生和家長還需擦亮眼睛,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。為避免廣大考生和家長上當受騙,近日,網(wǎng)警為大家揭秘五類常見的高考后詐騙套路,希望大家提高警惕,守護好自己的權益。
“提前查分”騙局
套路揭秘: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長和考生急切想知道成績的心理,群發(fā)短信,聲稱可查詢高考成績,并附有網(wǎng)址鏈接。家長和考生一旦點開網(wǎng)址,將可能被植入木馬軟件,導致個人信息泄露,甚至銀行卡信息被盜取。還有的不法分子會直接開價,要求家長付費查詢分數(shù)。
警方提醒:所有考試成績均由官方統(tǒng)一發(fā)布,不存在“提前查分”渠道。請勿隨意點擊陌生鏈接,應保護好個人隱私信息,切勿輕信不明來源的查分信息。
“補錄名額”詐騙
套路揭秘:部分不法分子冒充學校招生老師或中介,以“補錄”“擴招”“預留名額”為名,要求家長繳納高額費用,承諾可幫助孩子進入理想的學校,實則騙錢。
警方提醒:所有招生錄取均通過正規(guī)流程進行,凡是以“繳費換名額”為由索要轉賬的,均為詐騙。請通過學校官網(wǎng)或電話核實信息。
“志愿填報AI神器”騙局
套路揭秘:一些機構推出所謂“志愿填報AI助手”“大數(shù)據(jù)推薦院校”服務,收取高額費用,聲稱可以“精準匹配分數(shù)+專業(yè)偏好”,誤導家長盲目信任算法,忽略孩子的實際情況。
警方提醒:志愿填報應結合興趣、分數(shù)、政策綜合判斷,參考官方發(fā)布的指南,不能完全依賴所謂“AI神器”。同時注意甄別機構資質,警惕高價“保錄”服務,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和財產(chǎn)損失。
“獎學金”釣魚騙局
套路揭秘:騙子冒充教育部門工作人員,謊稱考生獲得“國家助學金”“專項獎學金”,借郵件、短信等方式,要求學生提供身份證號、銀行卡號等信息用于發(fā)放獎金,進而實施盜刷。或者要求先支付手續(xù)費,才能獲得“獎學金”。
警方提醒:所有獎學金、助學金發(fā)放均需經(jīng)過嚴格審核流程,由學校官方渠道發(fā)放,不會通過電話索要個人信息。如遇類似情況,請立即報警或向學校老師求證。
偽造“錄取通知書”騙局
套路揭秘: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辦人員,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,或者發(fā)送錄取短信,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指定賬號,以此騙取錢財。
警方提醒:考生和家長收到錄取通知書后,一定要通過官方指定的查詢渠道進行錄取信息驗證,避免上當受騙。
警方提示
1.不輕信:凡是自稱“有門路”“有關系”“內部操作”的,一律不信。
2.不透露:不隨意泄露身份證號、準考證號、手機號、銀行卡等敏感信息。
3.不轉賬:未經(jīng)核實的身份和網(wǎng)址,一律不轉賬、不掃碼。
4.及時報警:一旦發(fā)現(xiàn)被騙,請立即撥打110報警,并保留相關證據(jù)。(楊沫)
(責任編輯:梁艷)